《法律常识》
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凭借从事劳动或从事过劳动这一客观存在而享有的权益。这些权益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不应受到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任何形式的歧视。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相对应的报酬。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应当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三、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国家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者有权在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以及带薪年休假等期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休假。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以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方面的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确保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在劳动关系中,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八、其他法律规定的合法权利
除了上述主要权益外,劳动者还享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合法权利,如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这些权利共同构成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全面保障。
总之,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报名咨询:0755-83539449 张老师:15986651800(微信同号)